說話要與對方大腦共感,才能讓他一聽就懂!用心理學角度把「抽象概念具象化」,讓你深深感染聽者心
大大學院/蕭宇彤
2022-08-22 11:30:00
與同事溝通合作專案,當你想要闡述自己對某項點子發想的原因時,常常讓對方覺得太抽象、聽不懂你的意思,對你的想法無動於衷,或是因此花費很多時間成本在釐清認知?想讓聽者打從心底理解你的話語,並直接產生進一步的行動或回饋,諮商心理師許皓宜,根據心理學的理論與研究,建議你需要把抽象概念具象化,建立與對方大腦的深層連結,以生動的表達去感染對方。
表達的同時,利用以下3招,能幫助你讓聽者的腦中若能充滿鮮活的畫面,大大你的增加感染力與說服力,讓對方一聽就懂。
1.利用基模Schema(把A比喻為B)
基模是大腦與心智的認知結構,可以想像成是腦中的一個小空間,人們會根據生活的經驗,把各種體會與認知存在基模中,透過對不同事物一次次的接觸,進而獲得新的學習。就像小孩會在成長過程中,對四腳動物的認識會一步步加深,一開始先認識狗,便以為所有的四腳動物都為狗,直到遇見貓或其他動物後,經過父母的說明,逐漸區分貓與狗的不同,調適自己對動物以及各種事物的認知,形成學習。
因此,表達時,若能藉由比喻,與對方基模中的概念同步,就能幫助聽者以固有的經驗,更快理解新的事物。
例如:知名電影《異形》在招募投資方時,電影方便在發布會上向聽眾說明,《異形》就是「太空版的《大白鯊》」,讓大家能根據原有的知識,立刻明白這部新電影的內容。
2.加入戲劇感
例如:在許多名人的演講中,講者都會說:「你知道嗎,其實......」、「請你想像一下......」、「如果有一天......」帶領台下聽眾進入議題情境,帶給聽者神秘感。
3.動作性詞彙的堆疊
想讓語言聽起來更生動,需回頭檢視話語中使用的詞性。詞性的類別,會影響聽者對語言的感受強度,若使用太多形容詞,會使語言本身的陳述過於平淡。建議多用動作性詞彙、動詞、狀聲詞,讓表達更有力量,避免用太多描述性的詞語。
例如:形容兩車出車禍時時,可以說:「這兩台車『碰』地一聲撞在一起」,而非只單純描述:「有兩台車相撞」,使聽者能對陳述的理念更有具體的想像。
透過以上3個祕訣,將心理學的原理巧妙運用於表達中,不只能讓話語更生動,更重要的是能讓聽者在接收到訊息時,能立即產生共鳴,加快你在職場、生活上溝通的效率。
延伸閱讀
參考資料
亲爱的读者们,欢迎加入SmartM电子商务网LINE@,关注最新的电子商务与网路行销情报,学习不间断,精采文章不漏接。请用手机点击「加入好友」连结,或是扫描QR Code加入。